孤味(2020)
電影《孤味》聚焦於一段離家父親逝世後掀起的家族紀事,在喪禮的過程中,聚少離多的家人們被迫相處,各懷祕密的她們最後試著拋開過去,共同擁抱傷痛。就故事內容,乍想之下可以連結到許多相似的例子,《橫山家之味》、《海街日記》、《飲食男女》、《春江水暖》,甚至是就連海報都有些既視感的《別告訴她》。
然而或許有些不同的是,這是一部相當台灣的電影,它不僅很私密的處理家庭中女人們複雜的情緒與關係,同時又將這種彼此牽扯的互動,擴及到地方的親族與社會,因此表面上看的是一個家族舔拭創傷的過程,實際上更是一個對於撕裂社會/世代和解的盼望。
電影《孤味》,改編自導演2017年自己的同名短片作品。在原片中,故事同樣聚焦在一個賣蝦捲起家的女子,在離家丈夫死後,被迫面對過去,甚至與丈夫外頭的情人和解。只是,這樣的故事放在一個短片格局之下或多或少有些勉強,幽微的情緒轉變在此被迫加速,導致導演所擅長的人物細膩情感的捕捉,往往在這突如其來的「事件」介入下而走味,而又在往下延伸,想說的事情著實太多,讓整體因概念先行而顯得刻意。
回到長片《孤味》,這是一部處理家庭傷痛的劇情電影,故事開場以母親壽宴為引子,居住各地的女兒紛紛回到台南準備參加壽宴,但卻沒想到突然殺出程咬金,消失多年的父親此時傳來病逝的消息,也讓一家人原先短暫的壽宴團聚,因為喪事而有所延續。電影好看的地方在於,導演許承傑延續了前兩部短片作品對於人物細微情緒以及人際關係的精準捕捉能力,女主角陳淑芳以及幾個女兒謝盈萱、徐若瑄、孫可芳在他的鏡頭之下,多年來積累的情緒與怨懟被一來一往的對話拋接緩慢的攤了開來,而陳姸霏所飾演的孫女,又如同說書人般穿梭其中,攪動家族陳年秘密,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優點也是缺點,長片《孤味》雖然拋開了短片中對於「孤味」一詞解釋的執著,而以英文名為題,試圖去強調家庭中女性的堅韌及偉大。同時也一定程度上的遵循自己的對於情感觀察的直覺,以日常生活片段去堆疊,試圖將觀眾推往最後的和解氛圍之中。只是,這過程中卻又對於本身細微情感能否撐起一部片缺乏信心,又或者說在克制的敘事中最後不太清楚出口將會是哪裡,因此大段的仰賴概念化的擺拍去帶,然後還是靠強大的情感世界去「解決」那些根本難以解決的問題,導致整場的克制最後因為淚水而潰堤。雖這可以解釋成一種長年積怨的解放,但或許更幽微、更複雜揪心的,是那爆發之後的不明所以及留白。但這一切好像都在陳淑芳最後計程車上高歌後雲消霧散,幾個有個性的女兒最後也因此臉譜化,想來不免有些可惜。
以此延伸,《孤味》的問題或許是,在格局、敘事脈絡加大之後,雖然轉而想要以一個整體的方式看待這些家庭中的女人,但原先的主題卻沒有跟著延伸貫徹,只發展出更多支線,並同時丟失了「孤味」中的「孤」。那些傳統的小吃攤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們就算只賣一兩道菜色,卻把這一兩道做到極致。然而,長片《孤味》中以一個喪禮為出發,卻拉出了丈夫外遇、子女教養、選擇認同、妻舅關係、送養小孩等諸多議題,一大串下來不僅敘事的力道被發散、那一開始女人的孤味也因此被稀釋。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破碎拼圖要往回拼的過程,但在過往記憶的閃回中,我們只看到一個破碎的家庭殘影,而無從得知這在於每個人心中的異同。偏偏故事卻又試圖以各個視角為出發,導致電影要同時處理每個視角、要建立共同危機、又要形塑整體印象,最後卻徒勞無功只能將感情放大以此收尾。因此我們雖然可以說,每個段落與角色真實且吸引人,但這一來一回刻意的拋接,卻讓主體越來越模糊。如是這樣,各個段落有趣感人,又如何呢?